識別生產中的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活動存在的危害,以及所有生產現場使用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害,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。加強管理和個體防護等措施,遏止事故,避免人身傷害、死亡、職業病、財產損失和工作環境破壞。
1.項目規劃、設計和建設、投產、運行等階段;
2.常規和異?;顒?;
3.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;
4.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;
5.原材料、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;
6.作業場所的設施、設備、車輛、安全防護用品;
7.人為因素,包括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;
8.丟棄、廢棄、拆除與處置
9.氣候、地震及其他自然
三、評價方法
可根據需要,選擇有效、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風險評價。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檢查表分析法等。
1.工作危害分析法(PHA):從作業活動清單選定一項作業活動,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,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,然后通過風險評價,判定風險等級,制定控制措施。該方法是針對作業活動而進行的評價。
2.安全檢查表分析法(SCL):安全檢查表分析法是一種經驗的分析方法,是分析人員針對分析的對象列出一些項目,識別與一般工藝設備和操作有關已知類型的危害、設計缺陷以及事故隱患,查出各層次的不安全因素,然后確定檢查項目。再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系統的組成順序編制成表,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。安全檢查表分析可用于對物質、設備、工藝、作業場所或操作規程的分析。
3.預危險性分析(PHA)
預危險性分析法(PHA)用于重點部位(崗位)的風險評價。預危險性分析步驟:
(1)收集裝置或系統的有關資料,以及其他可靠的資料,知道過程所包含的信息應包括:
①主要設備的工藝參數;
②主要設備的類型
③設備的基本操作說明書;
④防火及安全設備;
(2)識別危險、有害因素;
(3)識別轉化條件,即研究危險、有害因素轉變為事故(或災害)的必要條件;
(4)然后分析每種事故所造成的后果,這些后果表示可能事故的最壞的結果;
(5)確定風險度(風險等級);
(6)建議消除或減少風險控制措施。
四、評價時機
四、評價時機
常規活動每年一次,非常規活動開始之前。
五、評價準則
五、評價準則
采用風險度R=可能性L×后果嚴重性S的評價法,具體評價準則規定為:
表5-1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判斷準則
等 級
|
標 準
|
5
|
在現場沒有采取防范、監測、保護、控制措施,或危害的發生不能被發現(沒有監測系統),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。 |
4
|
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,現場沒有檢測系統,也未發生過任何監測,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,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,或危害常發生或在預期情況下發生。 |
3
|
沒有保護措施(如沒有保護裝置、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),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,或危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(現場有監測系統),或曾經作過監測,或過去曾經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,或在異常情況下類似事故或事件。 |
2
|
危害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,并定期進行監測,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,并能有效執行,或過去偶爾發生事故或事件。 |
1
|
有充分、有效的防范、控制、監測、保護措施,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,嚴格執行操作規程。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。 |
5-2 事件后果嚴重性S判別準則
等 級
|
法律、法規及其他要求
|
人員
|
財產損失/萬元
|
停工
|
公司形象
|
5
|
違反法律、法規和標準
|
死亡
|
>50
|
部分裝置(>2套)或設備停工
|
重大國際國內影響
|
4
|
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
|
喪失勞動能力
|
>25
|
2套裝置停工、或設備停工
|
行業內、省內影響
|
3
|
不符合上級公司或行業的安全方針、制度、規定等
|
截肢、骨折、聽力喪失、慢性病
|
>10
|
1套裝置停工或設備
|
地區影響
|
2
|
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、規定
|
輕微受傷、間歇不舒服
|
<10
|
受影響不大,幾乎不停工
|
公司及周邊范圍
|
1
|
完全符合
|
無傷亡
|
無損失
|
沒有停工
|
形象沒有受損
|
表5-3 風險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R表
風險度
|
等級
|
應采取的行動/控制措施
|
實施期限
|
20-25
|
巨大風險
|
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,不能繼續作業,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|
立刻
|
15-16
|
重大風險
|
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,建立運行控制程序,定期檢查、測量及評估 |
立即或近期整改
|
9-12
|
中等
|
可考慮建立目標、建立操作規程,加強培訓及溝通 |
2年內治理
|
風險度
|
等級
|
應采取的行動/控制措施
|
實施期限
|
20-25
|
巨大風險
|
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,不能繼續作業,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|
立刻
|
1.公司成立風險評價小組
2.成立風險評價工作小組:
以各單位負責人為組長,成員為技術人員、班組長、崗位職工代表。
3.公司的各級管理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工作,崗位員工要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。
七、控制措施和風險控制
七、控制措施和風險控制
1.根據評價結果,確定重大風險,并制定落實風險控制措施。
2.評價出的重大隱患項目,應建立檔案和整改計劃。
八、風險信息更新
1.定期組織風險評價工作的制度性文件;
2.風險控制結果的定期評審記錄或定期檢查記錄;
3.定期和不間斷地組織風險評價的工作記錄,即在下列情形下,企業進行的風險評價工作記錄:
(1)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;
(2)操作條件變化或工藝改變;
(3)技術改造項目;
(4)有對事故、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;
(5)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。
九、其他要求
1.風險評價結果由單位組織從業人員學習,掌握崗位和作業中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。
2.按照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風險評價的內容。